革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買票房究竟是誰在獲利?
爲錢、爲名、爲客戶。片方、發行方、電商、影院各取所需。
在電影的發行環節,片方、發行方、院線/影院、電商是利益鏈條上最重要的四環,從買票房和返點的操作方式來看,各方都在這一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獲利,這或許也是買票房和返點現象一直存在,並在不斷異化的過程中逐漸明朗化的一大原因。
“買票房和返點可以在首周拉動電影的票房的佔有率和排片率”,參與過買票房的某工作人員透露。簡單來說。買票房和返點即保證了相應的排片場次,同時又爲影片造勢。營造大片氣象,的確能吸引大批目的性不強的流量客人;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刺激排片,進而刺激影片的真實票房。當年某部由楊函數主演的暑期檔驚悚片曾經通過買前三天的票房,造成首週末虛高假象。院線給出大量排片,所幸這部電影確實在後期吸引了大量學生觀衆,成功獲得高票房成績。
“雖然買票房的錢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爲了公司的業績好看,或者爲了保全合作的導演的名聲,片方是會這樣做的”,業內人士坦言,“就算最後實際上沒有掙到多少錢,但票房的表面飄紅或許能給已經上市的電影公司帶來股票的機會。”
“有時候。9999萬和1億的票房也並不是名聲的區別,很早之前國家就出臺了一個政策,票房高的3d影片是有額外獎勵的。”2012年11月。國家出臺的新政策宣佈將對取得不同票房成績的3d影片給予獎勵,比如票房收入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收入在5億元以上,獎勵1000萬元;總之票房越高獎勵越高,其中,1億、3億、5億是成爲拿到更高獎勵的分割點。如果電影的實際票房接近這幾個數額,片方往往會選擇返點的方式。使最終票房超過這幾條分界線,既爲了獲得獎勵,也博得了好彩頭。
發行方和片方一般是利益共同體,但如果發行方使用了保底發行的方式,實際上是和片方形成了對賭關係,爲了賠的少一點或者賺的多一點,發行方也會主動玩一些小把戲。知情人士透露,“xx公司去年給那部沉船大片做了6個億的保底,結果片子悲劇了,xx公司就找到相熟的院線,硬是用做假場的方式苟延殘喘了一陣子”。
發行方從自己的長遠利益出發,爲了成爲一線的發行公司,也會做高票房。“xx公司好幾部保底的電影都是自己做高的,也是保個臉面。你看其他公司說出來都有一些發的特別好的片子,他家有什麼?說出來也不好聽啊”,這位知情人士補充道。
“低價策略最主要是要爭取更多的客戶,客戶是沒有上限的,我們當然希望越多越好,這個時代最值錢的就是客戶資源”,一位電商負責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