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反觀這會的“我大清”,還在幾十年當中抱着魏源的《海國圖志》說事,這本不僅僅是隻涉及了西方的一些皮毛,大概就是船堅炮利之類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謬誤極多。在這十九世紀末最關鍵的二十年當中,中國竟然沒有一本系統介紹西方,研究西方的書籍問世!
就算有了同治五年,出使泰西諸國斌椿,將旅西所見著有《乘查筆記》一書,進而刊於京師,雖說其更傾向於獵奇,且對西方觀感全流於表面,卻也是一時通國傳觀,抄襄陽播掿之詞者,頓爲紙貴。
如張之洞、李鴻章爲首的士大夫階層不是不需要這類書,否則也不會有《乘查筆記》的洛陽紙貴。這會的統治階層也極端需要通曉洋務的能員,結果能用的,不是譯書局培養的只會洋文的翻譯,就是很少幾個當年的留美幼童。很難談得上了解當時世界各國內情。求賢諾渴的大員們更是千方百計的招募精通洋務的能員,早在十幾年前,李鴻章與沈葆楨各出白銀三千兩,共六千兩白銀作爲伍廷芳的年薪。
而現在,張之洞讓自己將遊歷歐洲所聞所見書寫成冊,這是爲何?難道是想借自己之書,令國內大員、書生全面瞭解西洋?瞭解西洋因何而強?
自然,實際上從未遊歷歐洲各國的唐浩然寫不出一本全面介紹西洋各國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的書,更不可能對西洋各國的國體、政治加以解析,事實上,這會的還抱着“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大員們,也不需要這些,他們需要的是對西洋的最直觀的瞭解,這本書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西洋爲何強,如此便足夠了,大員們可通過它知道西洋之強在於科技,在於教育,而其它人亦可從書中窺見西洋強大的根源。
現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原本很複雜的簡單化,變成簡單的歷史故事,讓人更直觀的瞭解西洋各強國的歷史、文化更重要的看到他們的崛起之路。
於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唐浩然選定了抄襲後世的《大國崛起》,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羅斯,甚至還有日本、奧斯曼帝國這十個國家作爲《大國崛起》的主角。
儘管在書寫的過程中曾看過的《大國崛起》一書,在唐浩然的腦海中記憶極爲清晰,但在書寫時,唐浩然還是加入了許多東西,在講述各國崛起之路時,同樣將世界當時各主要強國的政治、經濟、教育、軍事、外交戰略等等層面,在其變革過程中條理清晰的將其一一介紹,如果說與張之洞“聊西洋”時,他還是引用大國的崛起的話,那麼寫完了葡萄牙一書後,卻已經腦洞大開的引入其它諸多方面的內容。
在隨後的航程中於“粵秀”二等艙艙室內,唐浩然他每天除去喫飯,便是不停的寫着,至於船到了什麼地方,船外是什麼景色,是不是快到了上海,他都沒有注意到,而爲其潤筆的辜鴻銘同樣也忙了起來,每天都要爲其書寫的內容加以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