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道路旁曾經富裕的村莊如今蕭條凋敝,田地裏沒有勞作的人,遠遠看見的是一些老弱的身影;曾經是稻穀、棉花、油菜花茂盛生長的田地,如今雜草叢生一片荒蕪;曾經是清澈見底的河水,如今混濁之後散出陣陣腥臭。
文城 補
一
在溪鎮,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目擊了小美和阿強的童年。其他孩子端着飯碗在街上嬉鬧,他們兩個喫飯時端坐在屋內桌前;其他孩子在街上歡聲笑語玩着跳繩遊戲,他們兩個坐在鋪子裏一聲不吭學習織補技藝。他們兩個自成一體,與其他孩子,或者說與童年隔了一層窗戶紙。
小美來自萬畝蕩西里村的一戶紀姓人家,十歲的時候以童養媳入了溪鎮的沈家。沈家從事織補生意,雖然是小本經營,在溪鎮也是遐邇所聞。沈家的織補手藝高超,只要是毛織品或者絲織品,不管是什麼顏色,遇上燒出的窟窿、撕開的口子,經沈家織補便看不出一點痕跡。阿強是沈家獨子,他名叫沈祖強,阿強是他的小名。
沒有人在意沈家這個童養媳的名字,有一天一位賒賬的顧客前來還錢時,只有她一人在看管織補鋪子,那位顧客看着她虔誠地翻開賬簿,笨拙地拿起毛筆,小心翼翼地蘸上一點墨汁,歪歪斜斜寫下自己的名字——紀小美,然後溪鎮有人知道這個沈家童養媳的名字了。
小美父母育有三男一女,她排行第二,在萬畝蕩的西里村租用田地種糧爲生。困頓的日子讓小美父母喘不過氣來,深感無力撫養四個孩子,重男輕女是久盛不衰的觀念,他們覺得女孩早晚是別人家的人,不如早找一戶人家送去做童養媳,既可卸去眼下撫養的負擔,也爲女兒找到一條出路。而在溪鎮以織補聞名的沈家,雖然家境尚可,也還不是什麼富貴人家,況且家中只有阿強一枝獨苗,沒有女孩,招個童養媳進來可以幫助做些家務活,也可以省去阿強將來定親的聘禮和結婚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