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應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裏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雖然條件艱苦,卻從來沒有停止學習。
心解家貧勤學這四句說的是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勤奮學習的故事。唐朝李渤在《喜弟數再至爲長歌》中有詩說:“次兄一生能苦節,夏聚流螢冬映雪。”這說的就是晉人車胤和孫康的典故。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沒有多餘的錢來買油燈,晚上就不能讀書了。他爲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裏默默回憶着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裏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製的口袋裏,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藉着螢光苦苦地讀書。車胤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一生中做過吳興太守、輔國將軍、戶部尚書等官職,被朝廷封爲關內侯與臨湘侯,屢建功勳,頗極一時之盛。現在湖北省公安縣還有車胤“囊螢臺”遺址,並在原遺址附近建起了公安縣車胤高級中學,以此來激勵更多的學子。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牀上默誦。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窗戶被白雪的反光映得亮亮的。他忽然心中一動:映着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裏,拿出書來對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於是他睏意全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在雪地上看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終於學有大成。元朝初年,孫氏族人從河南龍門遷到浙江湘湖,以“映雪堂”命名孫氏祠堂,以紀念祖先孫康“映雪讀書”的精神。
家境貧寒仍然努力學習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孔子、歐陽修、宋濂、王冕等等。有詩句說:“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沒有刻苦的努力,不會有日後的成就,而且越是艱苦的環境對個人意志的考驗也更加嚴峻。因此,他們不僅知識淵博,更是意志堅強、品格高尚的人。現在社會,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父母幾乎是把一切都獻給了下一代,極力滿足他們物質方面的需求。這時,強調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就顯得更爲必要。讓溫室中的花朵經受更多暴風雨的洗禮。可是現在有些人只記住了“言傳”卻忽視了“身教”。自己遊山玩水、揮霍浪費、嫖賭逍遙,卻要求下一代好好學習、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其效果可想而知。與此不同,曾國藩爲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曾國藩出身低微,然而他學識淵博、見識闊宏、文武兼備;得到當時朝廷的信賴以及滿朝文武官員的欽佩。死後被諡爲“文正”、被譽爲“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一生,謙虛誠實,教子有方。他的兒子曾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自修英文,成爲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紀鴻研究古算學也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他的孫輩也出了曾廣鈞這樣的詩人;曾孫輩又出了曾昭掄、曾約農這樣的學者和教育家。曾國藩在京城時見到不少高幹子弟奢侈腐化,揮霍無度,胸無點墨,且目中無人。因此他教育子孫要艱苦樸素,並告誡他(她)們:飯菜不能過分豐盛;衣服不能過分華麗;門外不準掛“相府”、“侯府”的匾;出門要輕車簡從;考試前後不能拜訪考官,不能給考官寫信等等。因此,他的子女因爲自己的父親是曾國藩反而更擔心自己的言行不夠檢點、學識不夠淵博而損害父親的聲譽。所以他們磨礪自己,迎難而上,奮發圖強。同時,他很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對自己孩子的影響,自己能夠以身作則。傳說他在喫飯遇到飯裏有谷時,從來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齒把谷剝開,把谷裏的米喫了再把穀殼吐掉。他靠自己的行爲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註釋負薪:擔柴火。
掛角:把書本掛在牛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