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顏之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文】銘金人云:"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奪其翼,善飛者減其指,有角者無上齒,豐後者無前足,蓋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古人云:"多爲少善,不如執一;鼫鼠五能,不成伎術。"近世有兩人,朗悟士也,性多營綜,略無成名,經不足以待問,史不足以討論,文章無可傳於集錄,書跡未堪以留愛玩,卜筮射六得三,醫藥治十差五,音樂在數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天文、畫繪、棋博,鮮卑語、胡書,煎胡桃油,煉錫爲銀,如此之類,略得梗概,皆不通熟。惜乎,以彼神明,若省其異端,當精妙也。
【譯文】周朝太廟裏的銅人背上刻着:"別多話,多話就多挫折;別多事,多事就多患難。"這一訓誡多麼重要呵!能跑的,不長翅膀;會飛的,缺少腳趾;有角的,沒有上齒;後腿長的,前足退化:這大概是大自然不讓動物兼備各種長處。古人說:"幹得多而好處少,不如專心幹好一件事;鼯鼠有五種技能,卻沒有一種技能頂用。"近世有兩個人,都是聰明穎悟的士人,生性善經營多才能,卻略無一點名聲,因爲他們的經學知識經不起盤問,史學知識經不起討論,文章沒有可留傳於集子上的,書法手跡不值得留以觀賞,卜筮六次只有三次準確,治病開藥十次有五次出現差錯,音樂造詣在幾十人之下,弓矢技能在千百人裏算中等,至於在天文、繪畫、棋藝、鮮卑語、胡人文字、煎胡桃油、煉錫成銀之類事情上,只瞭解些大概情況,都不精熟。可惜呀,憑他們的聰明,如果割棄其他的愛好,肯定能使自己的專業達到精妙的水平。
【原文】上書陳事,起自戰國,逮於兩漢,風流彌廣。原其體度:攻人主之長短,諫諍之徒也;訐羣臣之得失,訟訴之類也;陳國家之利害,對策之伍也;帶私情之與奪,遊說之儔也。總此四塗,賈誠以求位,鬻言以幹祿。或無絲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幸而感悟人主,爲時所納,初獲不貲之賞,終陷不測之誅,則嚴助、朱買臣、吾丘壽王、主父偃之類甚衆。良史所書,蓋取其狂狷一介,論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爲也。今世所睹,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爲之。守門詣闕,獻書言計,率多空薄,高自矜誇,無經略之大體,鹹秕糠之微事,十條之中,一不足採,縱合時務,已漏先覺,非謂不知,但患知而不行耳。或被髮奸私,面相酬證,事途迴穴,翻懼愆尤;人主外護聲教,脫加含養,此乃僥倖之徒,不足與比肩也。
【譯文】給人主上書陳述意見這種事,起源於戰國時期,到了兩漢,此風流行愈廣。推究它的體例,指責人主長短的,是諫諍之臣;批評羣臣得失的,是好訟之輩;陳說國家利害的,是對策之徒;利用感情使人主做出決策的,屬遊說之士。總括這四類人的作法,都是販賣他們的誠心來換取官位,出售他們的言論來謀求利祿。他們的意見有的無絲毫益處,反而會有使人主不省悟的困擾,即使僥倖感悟了人主,被時人採納,他們起初也能獲得不可估量的獎賞,最終還將陷於不可預測的誅殺,這就是嚴助、朱買臣、吾丘壽王、主父偃這類的很多人。優秀史官所記載的,大概只選取潔身自好,耿介不阿的人,以評論時政得失罷了,但這不是謹守法度的士君子所幹的。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懷"美玉"、佩"異香"的德才兼備的人,都恥於幹這類事。那些守候公門,趨赴朝廷,給皇帝獻書言計的人,大都空疏淺薄,自傲自誇,毫無治理國家的方略,都談些秕糠之類的瑣事,十條建議中,沒有一條值得采納,即使偶有與實際切合的意見,卻早已被先覺者提出,不是人們不知道,只擔心知而不行。有些獻書言計者被揭發包藏私心,當面追查考問,事情邪僻,他們反會愧懼交加;即使人主爲了對外維護朝廷的聲譽和教化,或許對他們加以包涵,但他們是些僥倖之徒,不值得與之爲伍。
【原文】諫諍之徒,以正人君之失爾,必在得言之地,當盡匡贊之規,不容苟免偷安,垂頭塞耳;至於就養有方,思不出位,幹非其任,斯則罪人。故《表記》雲:"事君,遠而諫,則諂也;近而不諫,則尸利也。"《論語》曰:"未信而諫,人以爲謗己也。"
【譯文】諫諍者的目的是糾正人主的失誤,這就必須先使自己處在能夠說話的地位,並且應當儘量匡助和襄贊人君,決不可苟且偷安、垂頭塞耳。至於侍奉人主,要萬事適當,不要超越職權,如果幹涉職責以外的事,就會成爲朝廷的罪人。所以《禮記·表記》說:"事奉人君,如關係疏遠,卻去勸諫,就是諂媚了;如關係親近,而不勸諫,那就是尸位求利了。"《論語·子張》說:"未取得人君的信任,就去勸諫,人君會認爲在誹謗自己。"
【原文】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待時,爵祿不登,信由天命。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爲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世見躁競得官者,便謂"弗索何獲";不知時運之來,不求亦至也。見靜退未遇者,便謂"弗爲胡成";不知風雲不與,徒求無益也。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勝算乎!
【譯文】君子應當堅守信仰,修養道德,蓄積身價,等待時機,如果仍然不能晉升官祿,實在是由於天命。爲達到某種需求而東奔西走,不顧羞恥,與人攀比才能,衡量功績,聲色俱厲,怨這恨那,有人甚至以宰相的缺點爲要挾,以獲得官祿爲酬謝,還有人喧譁吵鬧,擾亂人們的視聽,求得被任用,靠這些手段求得官職,還聲稱自己有才幹與能力,這與偷食致飽、竊衣取暖有什麼區別呢!世人看見那些奔走鑽營而得官的人,就說"不去追求怎麼獲得官位呢";卻不知道時運一到,不去追求,官位也會來的。看到那些恬靜謙讓而沒得到官職的人,又說"不做怎麼會成功呢";卻不知道不到風雲際會之時,一味追求也是無益處的。世間那些不追求而有所得,或追求而無所得的人,能數得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