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後世裏哪個行業對國家發展重要,哪個行業就會得到大量投資,從業者也相應的更容易掙到錢。古代也一樣,隨着首都北遷,漕運成了不可或缺的行業,肉眼可見的重要了起來。
於是從業者們就開始動心思了,不是琢磨着該如何提高生產力,而是一門心思的想着該怎麼從這個行業裏爲自己以及家族牟取更多利益。最好能做到壟斷的程度,那樣一來就能世世代代喫喝不愁了。
想壟斷漕運業,對於當時的漕運從業者而言還是有點難度的。因爲在永樂年間,漕運不是僅靠運河一條線路,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線海運,屬於是兩條腿走路,比例基本是一半一半。
而且玩河運的和玩海運的還不是一撥人,雙方誰也無法完全替代對方。這下就有點麻煩了,想獨霸漕運行業,必須得打斷其中的一條腿。
最先提出用河運代替海運的是戶部尚書鬱新,理由是海運不太安全,時不時會出現翻船事件,對保障京城的糧食安全有很大隱患。
永樂皇帝沒有偏聽偏信,找來工部和漕運總兵問了問,得知此時的運河河道年久失修,水淺王八多,無法承擔漕糧重任,把這個建議給否了。
但做爲皇帝必須要全盤考慮得失,海運受氣候水文影響不太穩定也是實情,如果能選擇運河爲主要路徑應該也不算壞事,於是下旨修繕運河。
動用了幾十萬勞工,歷時小一年,運河終於算是修好了。爲了讓皇帝滿意,力主河運的官員們團結一心、上下合作,一口氣湊了幾千條內河漕船,把400萬擔漕糧安全運抵了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