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暉霞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曾老師是個非常勤勞而又甘於付出的有文化素養的人,一開始他本不想接受上級的這個意見,因爲他害怕自己教不了這麼多的年齡大的學生,生怕這些大齡青年不服從他的管理。
到這個偏遠的山區來從教,條件差不說,就是有什麼疑難的事想找個人商量都沒有。不想接受這些複雜的任務又能怎麼辦呢?本地也確實找不到一個有文化的人幫忙,這個村只有一個上過幾天私塾的人又當了生產隊的會計,人家是不會幫着掃除文盲的。
曾老師考慮到自己的出身貧寒,想想自己這樣的窮孩子有了這等文化程度,那是國家培養了你,他要知恩圖報啊,所以,自己必須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具有的才華回報給國家啊。最後,自己決定,不但要教好白天的孩子,也要把夜校掃盲的任務承擔下來。他迴避了妻子和岳父母多次好心勸導——讓他不要管這麼多的閒事,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裏,累死了哪個會知道你的好啊,他告訴她們說,我自然來到這兒,就要把自己的光和熱拋灑在這個地方的教育事業上。
現在的曾老師白天和晚上都教學,每天必須工作十幾個小時,任務確實很繁重。他不但沒感到壓力大,還覺得自己的工作更踏實。他想,只有這樣,山區的農民才能更快地學好文化知識,山區人才能打一個文化翻身仗;莊戶人有了文化,就能適應改革時代的需要;莊戶人有了文化知識,也就能在現代化的建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
對於青少年掃除文盲的事並沒有像曾老師想象的那樣困難。每天晚上,天一黑,青少年們基本上都是自覺地拿着上級發的課本,三個一羣五個一夥的高興地走進課堂。只要是曾老師來了,大家都是鼓掌歡迎,有的甚至拉着拽着曾老師的手,非常的親熱。
金花和銀花聽說村裏辦起了夜校,真是啥事不顧,滿腔熱血,積極帶頭。因爲她們姊妹倆深有體會,在外乞討的日子裏,她母親曾囑託過她倆,回到家鄉就要讀書上學。可是,今天,自己已經成了大齡人,不可以在白天的學校裏讀書了。
自從村裏辦起了夜校,金花和銀花不知有多麼的高興,她倆相互牽着手,見着叔叔嬸子就高興地說:
“俺倆也能上學了,俺倆也能讀書了!”於是,她倆如飢似渴地和村裏的不識字的男女青年在夜校的掃盲班裏真是奮發讀書,風裏雨裏毫不缺席。
掃除青少年文盲的事,村委會支持,農民支持。缺了什麼學習用具,村裏幹部幫着解決,不能解決的學員就自力更生,自己帶板凳,自己解決照明,自己拿錢買寫字本。就是這樣,無代價的掃除文盲,有的個別人也想不通,無論你說什麼,他也不來夜校讀書。上級教育部門有時晚上會突然襲擊來檢查,特別是經常檢查掃盲入學率,曾老師只有瞞着前來檢查的領導說,這部分人請假了。當然,其他的在場的人也不會說什麼,因爲大家都很尊重曾老師的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