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7 (第2/4頁)
怨念法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隔壁福州市的李姓jati族羣,世代經商,那麼他就屬於吠舍。
所以去過印度的現代人經常能在當地看到,同一個姓氏的人羣種姓,地位卻不一樣的這種事情。
馬哈施特拉邦的卡普爾姓氏族羣屬於吠舍,而旁遮普地區的卡普爾姓氏族羣屬於首陀羅-賤民。
而jati族羣內部同樣也進行varna的劃分,比如在廣州市的李姓jati族羣,世代幹着殺豬工作屬於賤民,但是天河區的負責族羣祭祀,它在jati族羣內就屬於婆羅門,越秀區的負責保護豬肉倉庫和安保就屬於剎帝利,黃埔區負責會計、商業貿易就屬於吠舍,從化區的負責幹體力活就屬於首陀羅,海珠區的負責清潔工作他在jati族羣內部就屬於賤民。
儘管在外人看來比如在廣州市的李姓jati族羣是賤民,但是內部一樣要分三六九等。
中國教科書上講的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劃分是完全套不進印度社會的。
比如一個來自西孟加拉邦首陀羅姓氏族羣中的婆羅門,憑什麼要給你比哈爾邦婆羅門姓氏族羣的首陀羅。
所以最終決定印度社會中身份貴賤的還是要和世界其他地區殊途同歸,你要麼是貴族,要麼是官僚,而婆羅門階層在古印度社會兼任官僚階層,換句話說在古印度社會婆羅門地位高不是因爲他是婆羅門,而是因爲他首先是官僚,或者這個婆羅門和他背後的家族在掌握了地方鄉紳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