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人提起的那次盟會,之所以召開,是有背景的。
公元前532年7月,魯國正卿季孫意如率兵攻打莒國,佔領郠地。莒國位於魯國東面,與魯國接壤,郠地更是莒國的門戶,對莒國意義重大。
得勝之後,爲彰顯威風,季孫意如特命在魯國宗廟獻俘。正常獻俘不過是象徵性的把俘虜捆綁,押到祖廟,告慰先祖,即代表完成儀式,宣揚了戰功。
此次不同,季孫意如意喪心病狂的舉行了殺人祭祀。此舉違背周禮,違反最基本的仁義之道,遭到許多人反對。無奈,季孫氏把持魯國大權已久,誰都奈何不了,只得忍氣吞聲。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消息很快突破國界,傳到晉國。
一石激起千層浪,韓起、叔向等人均義憤填膺,向時任晉國國君晉平公提議,發兵討伐魯國。
一來,晉國是中原霸主,魯國沒有知會霸主,單方面欺凌聯盟成員,違反了盟約;二來,把活人作爲祭品,當場殺害祭奠祖宗,這種方式爲禮法所不容,冒犯了所有人的價值觀。
誰知天有不測,人有禍福。正值壯年的晉平公,由於在愛美尋歡的路上耕耘多年,太過專注執迷,積年成疾仍不辭勞苦,生怕天下美人無他憐惜早早凋謝心生遺憾,大夫多次苦諫仍置之不理,連續奮戰,最終掏空身體,腎虛而亡。
國君薨逝是一國大事,不僅晉國要籌備葬禮,準備新君繼位,中原各諸侯的君主使者都要前來弔唁,安撫慰問。可以想見,當時的情形,定是上下忙成一團。再者,依據禮制,國喪不能治兵,所以,向魯國討要說法的事情只得擱置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