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法家思想之所以得以生髮,是君權的衰落所致。
周天子對各諸侯國無法節制,發生內亂自身都無力平息,只得借諸侯之兵才能勉強維繫王城的安全。各諸侯國之間強強爭霸,拉幫結盟,耀武揚威。諸侯國內部,公室漸漸對權臣重卿失去控制——魯國、晉國、齊國的君權與臣權鬥法,明顯是臣權佔了上風。
中央政權失去威嚴,禮治便無法推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盛行,於是法家思想應運而生。
將條文公佈,有利於百姓調整自己的行爲。一旦犯事,不必惴惴不安,對行爲後果有明確的預期,這是進步的一面。同時,它的副作用也層出不窮。
既是有法可依,遵循受到獎勵,違背則會被處罰。於是,人們趨利避害,一切行爲皆以利益爲驅動。利益至上,有利可圖則做,無利可圖則不爲。
人與人之間溫情的紐帶,爲人基本的道德準則——是非心、羞恥心、憐憫心、禮讓心,統統讓位於利益,後果不堪設想。
發展到後期,作爲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爲本派學說搖旗吶喊,鼓吹無所不用其極的加強君權,維護君主權威。
細品其主張,嚴刑峻法,以刑去刑,殘酷嚴苛,毫無人性。他主張用“法”、“術”、“勢”緊密結合,統治國家。其大意是——首先是健全法制,其次是君主利用自身的權勢,獨掌軍政大權,以此駕御羣臣、推行法令。爲了維護君主地位,還要隨時保持警惕、防止犯上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