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麼一看,吳國的先祖太伯是周文王姬昌的大伯、周武王姬發的伯公。周禮乃周王室所制,吳國作爲王室的血親,應該第一個站出來擁護其所制定的禮法條文才對。吳王夫差一意孤行硬是跟周禮對着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叫背本。
武王若是泉下有知,一定後悔認了個白眼狼歸祖。可是,環顧四周,“背主”的又豈止吳國?
在吳國之前,鄭國曾公開討伐王室。鄭國是姬姓諸侯國,開國君主是周宣王的弟弟,比吳國與周王室的關係親近得多。分封制的本意是王室跟宗親分享榮耀,把子弟散放到各地,宣揚王室的威力,替天子治國分憂。
隨着年歲遠去,後來的諸侯跟王室的關係越來越遠。當利益超越淡漠的血緣後,他們不過是各取所需的陌生人而已。
當然,按照儒家的觀念,這樣的人最終都會被拋棄。只是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是老天爺大發雷霆,還是祖宗氣得從棺木裏竄出來,一怒之下把這個不孝子孫一棍子打死。
總而言之,在封建衛道士口中,吳國就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就對了。
大王滿意了還不行,太宰也要藉機逞威。吳國太宰伯嚭召見魯國執政季孫肥,想要當面訓斥幾句,責怪他沒管好自己的屬下,推三阻四,給個百牢也不爽快。
誰知季孫肥並沒有來,而是派了他的外交顧問子貢前來會面。
子貢,複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此人並非無名之輩,他是鼎鼎大名的孔聖人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