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衆所周知,孔子門下弟子三千,各人才華成就不一。兼通禮、樂、射、御、書、數即“六藝”者有七十二人,被稱爲“孔門七十二賢”。
孔子時常掛在嘴邊,讚不絕口的僅有十人。
德行突出的: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長於政事的:冉有、子路;擅長雄辯的:宰予、子貢;精通文獻典籍的:子游、子夏。他們是孔子弟子中的the best of the best,後世稱爲“孔門十哲”。
成爲“孔門十哲”的概率是千分之三,能儕身其中,可見優異程度,子貢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辯才無礙,子貢爲世人稱道的還有高超的理財技巧。
他出身商人家庭,二十來歲就繼承家業,四處做生意。他擅長抓住時機,賤買高賣,賺取差價,很快就賺得盆滿鉢滿。在自身領域已經小有成就的他仍不滿足,想要提升見識格局,決心拜會孔子尊其爲師。彼時,子貢還不到三十歲。
公元前500年,五十一歲的孔子被魯國權臣、上卿季孫斯看重,任命其爲魯國司寇,攝相事。七日後,誅少正卯,暴屍三日,震驚朝野,由此魯國大治。
孔子上任第三年,爲了恢復公室權威,削弱“三桓”的勢力,着手一系列的舉措致力於摧毀“三都”——“三桓”所建的三座“堡壘”。所謂“三都”,即費邑、郈邑、成邑,分別是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的采邑。
這些采邑的邑宰多由“三桓”的親信心腹擔任,他們手中積累了人脈資源後就掉頭向主家發難,陽虎便是鬧騰得最出名的一位。“三桓”凌魯國,“三邑”凌“三桓”,正是由此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