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學校往往注重是立項過什麼級別的課題,獲得過什麼級別什麼等次的獎項。而是否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真正起到過什麼作用,發揮過什麼教學成效並不關心。
當然課題成果的獲獎證書上第一個作者肯定是校長,他要起到領導、協調作用嘛,雖然連研究報告都可能沒有完整地看過一遍。
第二個作者一般是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第三個作者可能是教導主任、再接下來是年級組長或是教研組長。真正寫研究報告的陳峯往往是排在最後一個。
陳峯從內心上對這種學術造假行爲很是痛恨,也很排斥這種證書,雖然這種證書是參評職稱的重要指標。
後來他考上公務員,離開了學校,也就完全用不上這種證書。在搬行李時,就把這些證書全部當成垃圾扔掉了。
當然這種研究上的造假和專家拿取指導費的行爲也不是普遍的現象,許多城區學校或者確實有研究水平的鄉鎮學校,都在切切實實地開展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
市、區二級的教科專家,也都不辭辛苦地、不計報酬地去各級各類學校進行論證和指導。
不過市、區二級教科專家的人數有限,精力和時間也有限,不可能對每一所學校的課題研究過程進行關注與監督,這樣就給一些學校有了造假的機會。
在課題成果評獎時,限於評審人員的人力與精力,不能對參評學校的所有成果進行現場檢查,只能對上交的課題報告進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