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講第七、丹田地步!吾故教生先息思慮,庶一片靈光炯炯直達其所。不久之間仍如幼年稚子,陽氣燻蒸,日充月壯,其精神健旺無已也。又莫謂真陽如似一物,實有形象,而丹田實有地方。雖古人謂爲氣海,謂爲祖竅,謂爲天地之根,玄牝之門,有其名卻無其實,然亦不可謂全無實也。
以爲虛也而萬化生於此。以爲實也究竟尋不着一個物事出來。久久如此,即吾所謂丹田地步,亦杳不知其所之,似在空中盤旋一般,然亦不可競向空中馳逐也。此中分際一言難盡。
有仙者雖將下丹田定位於臍下一寸三分之處,但在觀照此竅時主張在若有若無之間,不即不離,反對死死執着,故云丹田地步似在空中盤旋。行功中更有觀照心之下腎之上虛無窟子、觀照臍下丹田離皮肉一寸三分間之法,均是講求虛靈活潑,學者宜善會之。
第八、上下丹田配合!近時用功,不可專顧下田。雖下田氣壯自能升至泥丸,消鑠上田渣滓,若神氣猶懦未至圓明,須久久顧提,不妨以真心發真意,網顧上田,則泥丸陰氣被陽氣一照,自然悉化而頭目不至昏暈也。
故古人謂頂上圓光者此也。又觀繪畫之工塑一泥木神像必畫一圓光於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謂毫光照徹世界照開地獄者,就是此元神之光。若單守於下田,則神光一時不能自整,未免多昏沉散亂。
其昏沉散亂者即真陽不升,真陰不下降之故。今欲升降得宜,不可過急亦不可太緩,比如半夜忽然陽生,此是一派寒冬忽有陽氣生於地下深深之處,若不提攝陽氣,轉眼之間又昏睡不知矣!爾等此時起立,即依吾前法修持,尤要知稍用意思將神氣攝之至上,庶幾天清地朗,霎時間即三陽開泰樂不可及矣!不但此也,平日守中若神氣沉於海底,頭目昏暈,亦不妨提攝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