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統十四年,僅僅華亭、上海兩縣,朝廷就超發了六十三萬大鹽引,價值大約爲一百二十六萬大同米。
這還是兩個縣。
大明收鹽,並非只有官營鹽場,還有起課。
就是徵調民夫去各大鹽場去煮鹽,每一竈丁,免田二十五畝賦稅,免其他徭役。
就是用二十五畝地的賦稅和此丁的其他徭役,來換鹽。
“整個江南鹽場欠了多少鹽引?”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問道。
興安翻開了戶部度支部的奏疏俯首說道:“陛下,這賬,算不清楚。”
朱祁鈺拿起了那本奏疏看了半天,的確是算不清楚,欠的鹽引,實在是太多了。
在華亭縣的縣令的奏疏裏,就有一條奇聞,鹽商開中赴邊納糧後,拿到了鹽引,卻無法在鹽場兌現,只好苦守鹽場,祖孫三代,不得者比比皆是。
開中鹽法在這個時候,已經徹底敗壞了,朝廷欠了不知道多少鹽引出去,這每一小鹽引,就是大同的一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