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此,他與文天祥等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以至於後來對福建大都督府徹底絕望,所以纔在戰敗之後,選擇了徹底離棄破虜軍。
但到了北方,離得遠了,他對‘平等’二字的理解反而更加清晰了。在這裏,蒙古系、色目系大臣對漢臣的輕視與欺壓,縱使做了將軍,也能深刻地體會到。雖然,忽必烈一再強調,不把他們這些漢人中的精英當作漢人看待,可黎貴達明白,那是因爲自己此刻對大元朝廷有用。而將來,一旦自己沒有用途時,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將永遠匍匐於蒙古人及其後代腳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人不欲,亦不可施加於人!”忽必烈反覆咀嚼着黎貴達的話,就像唸佛經般,數遍不停。
“所以,他才試行選舉,讓百姓有資格監督施政者,防止他們濫用權力。而軍中,儒林和朝廷很多人對此不滿,紛紛出來與他做對。依臣之見,這約法會,恐怕是文賊不得已而爲之。對於我朝,倒是一個好的用兵機會!”黎貴達繼續分析道。
文天祥的性格堅忍不拔,但並非固執己見之人。除了在軍務方面,他有時候會力排衆意,獨斷獨行。其他的事情,通常都會找人商量後再做。大夥商量時,可以各抒己見,但得出結論後,卻不得拖延牴觸。新政試行這兩年多來,大都督府內部從來就不只是一種腔調在說話,但由於文天祥能接受大夥的建議,並倡導‘從衆’與‘妥協’,所以,大夥嚷嚷過後,總是能找到一條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來。
恐怕,所謂的約法會,亦是如此。文天祥看到自己的辦法別人接受不了,就把各方力量集中到一處,商討個折中策略。
“這樣做,未免錯過了北伐兩浙,恢復舊都的大好時機!”一瞬間,黎貴達又忘記了自己此刻屬於哪一方,惋惜地想。
“也許這樣做了之後,內部將來有爭端,卻不需要用武力來解決。妙計,放在盛世中的確是個妙計。但用在此刻,卻是一招臭棋!”忽必烈從沉思中回過神,撫掌嘆道。
他終於明白了文天祥欲做什麼!漢人向來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自己大軍壓境,所有人當然唯文天祥這個馬首是瞻。但此刻自己把兵馬都抽調到了北方,文天祥輕鬆得了福建和兩廣,地方大了,危機不在眼前了,各方勢力的心思恐怕又活泛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