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下(五)
祥興三年六月(至元十七年),元漢軍都元帥張弘範暴卒,年四十有二。忽必烈大悲,停軍廣寧府,罷朝五日。經左相呼圖特穆爾,御史大夫葉李、中丞桑哥等重臣苦勸後,方出帳理事,命人以諸侯之禮厚葬張弘範於遼河畔,斬軍中醫官楊克勤、李有德等十一人爲其殉葬。
這是大元朝一年來損失的第三個非蒙古族元帥,與劉深、李恆之死聯繫起來,不由得人們浮想聯翩。關於張弘範之死,很快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說法在世間流傳。除了大元朝官方的病死之說外,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說法是,毒殺。
市井傳言,忽必烈在張弘範南下攻宋時,曾贈其金刀,並親口許諾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給他一成不變的支持。結果,在張弘範與文天祥對峙期間,因爲人老耳軟,忽必烈聽信讒言,毀掉了自己的承諾,以明升暗降的手段,將張弘範從南方戰場調了回來。
張弘範北返後,因爲接替其指揮大軍的蒙古將領達春能力不足,導致大元喪城失地兼損兵折將。忽必烈心中有愧,覺得對不起張弘範,爲了給自己遮羞,所以命人在張弘範的藥中下毒,把這位替大元立下赫赫戰功的絕世名將毒死於軍中。
謠言的殺傷力非常大,個別爲元庭賣力的儒者,心中偷偷打起了改換門庭的注意。甚至連一些漢軍世侯,也打起了各自的心思。輸送到忽必烈軍中的糧草,器械,開始有意無意間出現短斤少兩,以差充好現象。軍隊的推進速度也越來越慢,有時遭遇少量的敵軍,各族將領之間還出現互相推諉,消極避戰的情況。
忽必烈大怒,連斬千戶以上蒙、漢武將七人,以正軍法。同時,追封張弘範爲淮陽王,鎮南大將軍,子孫世襲。追贈其弟張弘正爲平南大將軍,世襲。並在親兵中撥五百人爲張弘範守靈三年,以彰顯其父子兄弟對大元的功績。
恩威並施之下,軍隊的士氣爲之一振,推進的速度也加快了許多。但有一道陰影,卻如烏雲般橫在了忽必烈君臣的心頭。
那就是福建大都督府對張弘範的評價。
來自南方的報紙,花費了整整兩個篇幅,三千多字評價了張弘範的是非功過。站在對手的角度,破虜軍主帥文天祥認爲,張弘範是個傑出的軍事天才,運籌能力與臨陣機變能力高出自己數倍。如果不是北元朝廷在關鍵時間干擾了其作戰部署,也許福建大都督府將面臨一場滅頂之災。